与损害赔偿标准相一致,赔偿范围是以损失范围为准的。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其侵权损害表现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方面,而且是以后者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智力成果以及工商业信誉是无形的,其本身也是无价的,因此,侵犯权利的行为对它不会造成直接的损害。对于直接损失,主要体现为因侵犯权利的行为使受害人多支出的费用。比如,受害人因制止侵权行为,为诉讼而调查取证所支出的费用和因委托律师代理诉讼而支出的律师费等。这部分费用是因侵犯权利的行为而增加的,是被侵权人被迫扩大的支出,应列入直接损失范围。因此,如果只看到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财产权被侵害时,没有象有形财产权那样直接表现为财物的毁损或灭失,因而认为知识产权权利人并没有遭受直接的财产损失,这是片面的。司法实践中,往往是只按照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获的利润赔偿受害人,致使受害人所获赔偿额不能弥补其所遭受的损失。这不能不说是与忽视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给受害人造成的直接损失有关。
对于侵害人赔偿受害人的有关费用问题,在我国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上已有反映。例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出的合理费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假冒商品)协议》第45条也涉及到上述费用。
在确定直接损失时,既不能无视它的存在,也不能将其扩大化。比如,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著作权侵权损害中,被侵权人为创作作品或发行作品已支出的费用属于直接损失。应该明确,这里的“创作作品或发行作品已支出的费用”不是因侵权行为引起的。根据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原理,这部分费用不属于直接损失范围。
间接损失是侵权行为给知识产权权利人造成的财产损失的另一部分内容。它是指受害人因侵权行为而失去的利益,这部分利益是权利人正常行使权利时能获得的合理的预期收入。英国知识产权学者考内斯(cornish)在谈及知识产权的性质时曾指出:“知识产权是权利人被授予的在市场上的排他权”。也就是说,根据知识产权,权利人拥有利用其智力成果或者工商业信誉而获得市场利益的独占权利。侵犯权利的行为即是通过对这种权利的分割,致使权利人失去可预期的市场利益。例如,侵权人制造并销售了他人的专利产品50个单位,假设市场上对这种专利产品的需求是100个单位,则侵权人挤占了专利权人50个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如果侵权人的产品粗制滥造,还损害了专利产品的声誉,致使市场对这种专利产品的需求下降,比如降至40个单位。最后导致专利权人失去了自己或许可他人制造并销售这种专利产品而获得的市场利益。这种利益即是专利权人应得而未得的利益。由于智力成果和工商业信誉本身是无价的,作为一种财产,是指它们通过市场交易后所转化的经济效益。因此,市场利益的损失构成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主要内容。
与专利权和商标权不同,知识产权的另一组成部分著作权具有双重内容。即除了财产权以外,它还包括人身权。因此,著作权的侵权损害除了财产损失以外,还包括别的损失。根据我们国家《民法通则》,公民的人身权受到侵害的,能要求赔偿相应的损失。而且,赔偿相应的损失不是以经济损失的存在为前提。我国《著作权法》也规定了对侵犯著作人身权的,能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如您还有别的的法律问题,可拨打免费法律咨询热线或咨广东深圳知识产权律师:胡琨律师
贵州律师: 专利侵权的判定遵从等同原则,等同原则的判定准则是方式、功能、效果三一致,即专利发明和被控侵权物相比较,在必要技术上是否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得到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作为判定是否构成侵权的依据(也有称之为三根本原则)。 实[更多]
贵州律师: 专利侵权的判定遵从等同原则,等同原则的判定准则是方式、功能、效果三一致,即专利发明和被控侵权物相比较,在必要技术上是否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得到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作为判定是否构成侵权的依据(也有称之为三根本原则)。 实[更多]
进入分站列表知识产权知识排行榜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