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新 专利产品年创收3000万元
张积贵,生于1974年,龙湾人,现任浙江温兄机械阀业有限公司机械加工工艺主管,是一名从一线工人中成长起来的技能技术型人才,攻克了多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的加工技术难题,到目前为止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
张积贵还获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首席技师、浙江省劳动模范、温州市第三届“金锤奖”优秀职工等荣誉。其领衔的“张积贵技能大师工作室”,2013年被评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5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张积贵的办公室挂着一幅书法,上书“自强不息”四个大字,遒劲有力,正是他成长经历的写照。
1990年从职业中学毕业后,张积贵拜师学艺,来到永兴模具厂当学徒。刚开始,张积贵每天主要做些容易上手的活儿,拿着砂布打磨或用弓锯切割模具材料。
基础性的工作上手后,他就主动“偷学”,经常一边手里干着活一边注意其他师兄车工、铣工等技术如何操作,光看还不够,“不安分”的他寻找机会动手摸索模具加工的诀窍。每晚他会磨磨蹭蹭,把工作拖到最后等师兄们都回去后偷偷留下,或是早上趁别人上班之前提早来,拿厂里加工完的边角料、废料上机器练手。
进厂三个月之后,一次,师傅偶然发现了张积贵独自利用车工和铣工技术完成了一个铝制碗,大为赞赏。此后张积贵“转正”成为一名技工,开始真正参与了模具的综合制造。此后,他一路慢慢成长为车间主任、厂长助理,正是这十多年的磨炼,给他打下了深厚的基本功。
2003年他加入浙江温兄机械阀业有限公司,先在四川的分公司做销售,2008年被调回温兄公司总部,先后从事信息化、人力资源、行政办公室等工作。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追求完美,在他看来,“要不就不做,要做就必须要做到最好。”身兼数职的同时,他重拾机械技术,持续改进公司的机械加工工艺,在多项科技项目研究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思路,这得益于他不知满足的琢磨和学习欲。
与张积贵交流,能够感受到,他是一个一直在“头脑风暴”的人:不满足于长期埋头苦干,总是试图改进、创新,这令他形成了一种“求变”的思维。在他看来,机械地重复中,只要有一点点想法就非常有可能成就创新,因此他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新。
他在模具厂时期,上世纪90年代的温州模具行业尚处于初创时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每次接到新的模具订单,他就按照每个客户的要求,拆装车床反复摸索,从不断试验中迸发新的灵感。
进入温兄公司总部后,他和同事们一起推动产品的持续更新。在他回总部之前,公司仅有8项专利,现在已授权的专利有3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
以其中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提取罐的气动旋转自锁排渣门”为例,这是制药机械中的一个结构,制药过程中产生药渣易发生堵塞,需要及时排渣,这本身是个气缸装置,打开以后需要人工手动去把门旋转,这就需要劳动力,时间又慢,对于操作者来说还不太安全,万一夹住会有危险。
张积贵就想,能不能用一个自动化的装置去取代人工?接下去的半年多的时间,他每天都在琢磨,尝试很多材料,和工人反复调试。最终研制成功这个自动化装置,取代了人工,而且安全,有效提升了排渣速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他说,那一段时间,如果带着问题回家,“即使人躺在床上,大脑还在转。”就是这种的执着加创新精神,令他带领的团队研发出一项又一项专利,如今,这些发明专利书已经在他的办公室装了整整一层书柜。
从学徒到省首席技师,26年的奋斗,张积贵始终致力于以钻研实现个人价值。在他的字典中,“工匠精神”有两大特点:一是精益求精,一是勇于创新,“不仅做高技能的工匠,更要做有思想的工匠。”他正是如此践行。如今,他带头研发的多项专利被大范围的应用到产品中,投放市场后每年创收3000万元左右。
张积贵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办于2010年,起先只是将公司里一些同样爱思考爱动手的员工聚集在一起,大家分散在不同的车间,就利用本职工作之外的时间一起研究技术问题。随着成绩的突出,这个工作室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也由此成为公司培养人才的摇篮,一直由张积贵领衔,现在的工作室有12名成员。
2013年被选拔进入该工作室的技能师傅王继红和记者说,张积贵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思路的开阔和对细节的一丝不苟,“不仅每一个环节反复调试,整个循环链磨合运行,他的眼光很远,经常可以发现很有前瞻性的问题。”
行业人才招聘难加上近年来龙湾的外来技术工人流失逐年增加,这使得张积贵将目光锁定在培育本土学生身上。他主动找学校洽谈,最终与温州市龙湾职业技术学院达成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温州市工会系统首个“劳模育才班”,首批40人,专业为“机械制造与加工”,并签订实习协议,这批学生到协议企业将优先就业,由企业根据特点安排岗位。
“很多人认为,自己技术好,并手把手教给徒弟就是技术引领,就能培养人才,我不这么想。”张积贵说,“把劳模技能和工匠精神传达给更多的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精神上、思想上的引领,让他们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