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瀚发布《中国工业阀门行业发展形态趋势与投资前景战略研究报告
工业阀门是工业管路上控制介质流动的一种重要部件,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很多类型流体的流动。工业阀门广泛地应用于油气、化工、电力、冶金、水务等领域,是工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阀门的种类众多,综合其原理和作用,可将工业阀门按用途分为截断阀、止回阀、安全阀、调节阀和分流阀等;按工程压力分为真空阀、低压阀、中压阀、高压阀和超高压阀等;按介质温度分为超低温阀、低温阀、常温阀、中温阀和高温阀等;按阀体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阀门、非金属材料阀门、金属阀体衬里阀门等;按驱动方式分为自动阀、动力驱动阀和手动阀等。具体如下:
截断阀:接通或截断管路中的介质,包括球阀、截止阀、旋塞阀、闸阀和蝶阀等。
安全阀:防止管路或装置中的介质压力超过规定数值,进而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调节阀 调节介质的压力、流量等参数,包括调节阀、节流阀和减压阀等。
金属材料阀门:铜合金阀门、铝合金阀门、铅合金阀门、钛合金阀门、蒙乃尔合金阀门、铸铁阀门、碳钢阀门、铸钢阀门、低合金钢阀门、高合金钢阀门。
全球工业阀门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经济和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固定资产投资上升较块,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工业阀门的需求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同时期西欧和北美发达经济体则存在大量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的需求,上述地区成为工业阀门消费的主要集中地。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催生了供给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
根据思瀚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 年全球阀门制造业市场现状及发展的新趋势分析》统计,全球阀门制造业市场占有率中中国占比为 17%,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美国占比为 27%,除此之外,德国、日本和欧洲其他几个国家也占到了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总体呈现出发达国家凭借工业发展基础把持市场,中国发展迅速在世界工业阀门市场中地位和话语权逐步的提升的局面。详细情况如下:
阀门在工业管道中起到关键节点的控制作用,是流体控制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世界各国因其经济结构和工业能力的不同,其经济体系对工业阀门产品的需求分布也有较大差异。依据市场调研机构 Mcilvaine 统计,油气、能源、炼化和化工在全球工业阀门市场的占比分别为 17%、14%、13%和 11%,前几名主要应用领域占全部工业阀门市场规模的比重高达 55%。
从生产端来看,我国阀门行业起步较晚,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起步期(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扩展期(20 世纪 80 年代至 21 世纪初)、改革期(21 世纪初至 21 世纪 10 年代)和增长期(21 世纪 10 年代以后)。
在行业发展初期,阀门产品品种类型和规格较少,但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部分骨干公司开始采取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生产技术,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幅度的提高,并开始走向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国内、国际需求持续增长的驱动下,中国工业阀门公司数明显增多。
根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我国阀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 1,928 家。在公司数增长的同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包括阀门在内的油气管道四大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突破 90%,一批拥有高端阀门生产技术的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我国阀门行业作为整体在全球市场逐步占据了重要地位。
工业阀门作为通用设备的重要品类在国民经济中存在广泛应用,是能源、石化、电力、冶金等行业装备、机械与管线等固定资产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其发展与宏观经济周期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具有紧密的相关性。
2020 年以来,全球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动,虽经历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复苏,但整体仍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目前,国际大宗商品的价值持续走高,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刺激了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力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了对工业阀门需求的持续增长。
根据 GIA 的预测,2026 年全球工业阀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923 亿美元,较 2020 年的732 亿美元,增幅约为 26.1%。
从中长久来看,影响阀门下业扩张的重要的因素,包括一直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并没发生根本性改变,工业阀门市场需求仍将稳步增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受益于经济持续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开展,2013 年至 2023 年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 28.25万亿元增长到 50.97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6.78%。随着国内油气管道、电力能源等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逐步推进,中国工业阀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 GIA 的预测数据,2026 年中国阀门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上升至 182 亿美元,2021 至 2026 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6.2%。
根据 Energy Institute 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4)》,2023 年全球一次能源总消费量达到 620 艾焦耳,较 2022 年增加 2%。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目前仍是全球能源的大多数来自,2023 年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分别为 31.61%、26.45%和 23.23%,合计达到 81.29%。
具体来看,2013 年至 2019 年期间,全球石油、天然气消费量持续增长,于 2019 年达到阶段性高峰;2020 年因全球宏观环境的影响,石油消费出现断崖式下降,2021 年、2022 年逐步回升,已基本恢复到宏观环境影响前的水平,2023 年全球消费量达到新高;天然气消费因受到俄乌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从始至终保持高位运行。
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目前仍是全球能源的大多数来自,根据《BP 全球能源展望(2023)》,未来 10 年内,全球石油需求将保持稳定;天然气方面,中国因持续煤改气,天然气需求强劲,印度以及亚洲其他新兴国家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也有强劲需求,因此,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增加,总体而言对油井、油气管线的建设形成稳定需求。
根据中国石油新闻中心发布的信息《全球油气管道建设持续推进》,截至 2021年末,全球在役管道油气管道总里程约 202 万公里,其中天然气长输管道约 135 万公里,占比达 67%;全球计划或在建的油气管道约 16.6 万公里。
远期来看,全球管道建设将呈现以下态势:北美发达地区油气管道建设及规划活动保持稳态,管网完善及出口通道建设有序推进;欧洲地区以欧盟国家天然气管道联络线、掺氢管道建设和打通进口通道为主;亚太地区将是全球管道建设投产率较高的地区,其中中国和印度天然气管道建设处于快速地发展期,将促进本国能源调配、提升区域气化水平。全球油气管线的大额投资将推动油气管线用工业阀门尤其是大口径阀门需求的持续扩张。
国内方面,我国自 2003 年变成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以来,对石油的消费逐年走高,石油消耗量与美国的差距日益缩小,2023 年我国大陆的日均消耗量为 16,577千桶,达到美国的 87.32%;天然气年消耗量由 2013 年的 1,719 亿立方米上升至 2023年的 4,048 亿立方米,排在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位列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位。2013年至 2023 年期间,我国石油、天然气消耗量分别增长了 56.93%和 135.49%,同期产量分别增长了-0.43%和 92.36%,供求缺口的逐年扩大造成经济稳步的增长对外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作为油气输送的重要形式,油气管线拥有低泄漏、低污染、高效率等诸多优点,还可以解决我国油气进口主要依赖海运的问题,改善能源安全环境,因此慢慢的变成了我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 年至 2015 年间,我国累计新增油气长输管道里程数为 6.47 万公里,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增 3.45 万公里,“十二五”期间新增 3.02 万公里。截至 2022 年底,我国长输油气管网总里程约 18 万公里。其中原油管道 2.8 万公里,成品油管道 3.2 万公里,天然气管道 12 万公里。
目前,我国建成了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 A 线/B 线/C 线、中俄原油管道一线/二线、中缅原油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等重要管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永清-上海)和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中卫二站等天然气重要工程开工建设,未来将继续增加中亚天然气管道 D 线、中俄东线/西线天然气管道。从国际市场对比情况去看,截止至 2017 年,美国、俄罗斯在役油气长输管道里程数达到 66 万公里、24.87 万公里,中国仅分别为其四分之一、五分之三,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到 2025 年我国油气管网规模将达到 24 万公里,较 2018 年末增长 76.47%。其中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网里程分别达到 3.7、4.0 和 16.3 万公里,网络覆盖逐步扩大,全国省区市成品油、天然气主干管网全部连通,储运能力大幅提升。
全国省区市成品油、天然气主干管网全部连通,10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成品油管道基本接入,5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天然气管道基本接入。根据国家管网集团数据,截至 2020 年底,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达到 16.5 万公里,其中原油管线 万公里,成品油管线 万公里,天然气管道 10.2 万公里。
根据《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3)》(国家能源局发布)显示,2022 年,全国长输天然气管道总里程已达 11.8 万公里(含地方及区域管道)。按照“双碳”目标下的需求预测,预计到 2035 年我国还将新增天然气管道建设总里程约 6.5 万公里,其中新增干线 万公里,新建原油管道约 2,000 公里,成品油管道约 4,000 公里。
油气管网的建设对阀门需求的增长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以国内油气管网建设为例,预计至 2025 年,我国新建油气长输管线 万亿元,将带来对工业阀门的巨大需求。
石化生产中各类气体、液体介质均涉及阀门应用,具体包括闸阀、调节阀、安全阀、截止阀、球阀、止回阀、蝶阀、减压阀等。
根据刘见华等的《多晶硅生产系统阀门选型分析》1,化工管路系统的阀门投资约占装置配管费用的 40%-50%;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能够较大幅度带动工业阀门需求增长。
从全球范围情况去看,2023 年全球石油日均开采量为 9,637.6 万桶,较 2013 年增长了 11.32%,日均炼油产量为 8,298.9 万桶,较 2013 年增长了 7.80%,炼油产量增幅低于开采量增幅。总体而言,全球炼油能力整体仍存在比较大缺口。
从地区构成来看,全球石化产业链基本形成了中东地区、北美、独联体国家进行开采,亚太地区、北美、欧洲进行炼化加工的格局。2013 年至 2023 年间,亚太地区、中东地区的炼油加工量分别增长了 21.29%、30.35%。其中,中国大陆的炼油加工量增长了 57.33%,占全球总量的比重由 2013 年的 12.47%上升至 2023 年的 18.20%,表明石化行业持续向这些区域集中,未来亚太地区、中东地区仍将是全球石化行业主要的增长点。国际市场方面,2013 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包括中东、中亚地区在内的沿线国家进行广泛而深远的合作。根据统计,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纷纷布局炼油化工及下游深加工行业,拟建项目众多。
国内市场方面,国内石化行业处于新一轮产能扩张期,叠加化工装备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因素,有望带动工业阀门等设备投资的迅速增加。国家发改委于 2015年发布《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出打造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推动我们国家石化产业的规模化、基地化布局;随着炼化一体化成为国内炼厂转型新趋势,以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为主基调的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
此外,工信部等六部门亦于 2022 年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目标至 2025 年石化、煤化工等重点领域企业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达 95%以上,并建成 30 个左右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50 家左右智慧化工示范园区等。
隆众资讯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2022 年国内新增炼油产能 1.91 亿吨,预计至 2025年七大石化基地的炼油产能占全国总产能 40%。根据卓创资讯、中石研讯数据,截至2022 年末,国内规划中的 2025 年后新增原油炼化产能已超 1.5 亿吨。
此外,新一轮乙烯建设周期启动,也将带动相关设备需求。2022 年,随着中国多个乙烯项目建成投产,全国乙烯产能达到 4,675 万吨/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乙烯生产国。根据新建乙烯项目规划测算,2023 至 2025 年我国新增乙烯产能将达到 515 万吨、810 万吨、1075 万吨,至 2025 年,中国乙烯产能将突破 7,000 万吨/年。随着国内乙烯产能迎来扩产高峰,将显著拉动对于乙烯相关设备需求。
电力在全球能源消费形式中占有逐渐重要的地位。根据《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4)》,全球电力产出由 2013 年的 23,469.4 太瓦时增长至 2023 年的 29,924.8 太瓦时,增长幅度为 27.51%。其中,中国大陆电力产出由 2013 年的 5,431.6 太瓦时增长至 2023 年的 9,456.4 太瓦时,增长幅度为 74.10%,占比由 23.14%上升至 31.60%,是全球最大的电力生产国和电力产出增长的主要来源,
根据《BP 全球能源展望(2023)》,从目前起至 2050 年期间,全球终端电力需求将增长 75%左右,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主体,其经济稳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电力消费迅速增加。在电力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电力投资将保持旺盛。根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BNEF)预测,预计未来 32 年,对新化石燃料发电站的投资约为 2 万亿美元,年均约为 4,160 亿美元。国内外大量的能源投资将会带动能源电力领域工业阀门需求的显著增长。
石油天然气行业及其延伸的炼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具有周期性特征。自 1910 年以来,近 110 年时间里,全球共经历了 4 个完整的石油投资周期,其中最短跨度 20年,最长跨度 40 年。具体如下:
第一轮周期(1910 年-1930 年)汽车的发明和普及极大刺激了石油需求,引起了第一波石油投资浪潮,但因为大型油田相继被开发与大萧条导致供需结构逆转,最终价格大大回落。
第二轮周期(1930 年-1970 年)二战期间及战后工业快速地发展推升了石油需求,但由于政府强调控以及石油七姐妹(指包括新泽西标准石油,即后来的埃克森(Exxon)石油公司在内的七家石油巨头企业)的垄断,伴随中东地区油田开始被大规模开发,导致石油价格长期保持低位。
第三轮周期(1970 年-2000 年)中东局部战争导致了第 3 次石油危机,高油价刺激下导致投资激增,但最终由于需求回落、沙特打响价格战,市场再度陷入供过于求,价格暴跌。
第四轮周期(2000 年-2020 年)由于全球经济快速地发展石油需求快速增加,尽管受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石油价格短暂暴跌,但在需求持续复苏与地理政治学的影响下油价上涨趋势很快恢复,而后“页岩油革命”支撑了最后一轮投资热潮。
从 2014 年开始的油价下跌,促使该行业的企业削减了对上游地区的投资,2020 年宏观环境对石油需求造成了意外的冲击,造成了油价的暴跌,促使更多石油公司剥离上游相关资产。
油价是石油周期性投资的驱动核心,直接影响投资的增加或减少。每轮周期初始,下游景气度上升促使需求激增,油价因此上涨,高利润驱使石油公司增加资本投入,行业景气度相应上升。其后,高油价导致需求量开始上涨放缓,同时随着新供给涌入市场,价格开始回落至正常水平。当市场形势由供需平衡逐渐转变为供过于求时,油价大幅度下滑,利润缩水导致石油公司减少投资或关闭产能,市场再次达到平衡,开始下一轮周期。
从最近一轮周期的行业波动来看,2015 年全球油气上游投资锐减了 25%,此后从始至终保持低位,2020 年全球油气资本开支仅为 3,280 亿美元,为近 10 年最低水平。因此 2015 年以后油气行业投资减少的后果在 2021 年后逐渐显现。从油价来看,2020 年、2021 年、2022 年布伦特原油均价持续上行,分别为 41.84 美元/桶、70.91 美元/桶、101.32美元/桶。随着油价的上涨,全球油气上游的资本开支迎来复苏。
据 IEA 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油气上游开支增长至 3,800 亿美元以上,国际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大幅回升,油气行业开始迈入新一轮投资周期。与国际石油公司相比,我国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高于 70%,因此,保障能源自主安全成为了国家的战略选择。为落实国家的战略方针,国内“三桶油”(即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自 2019 年开始增储上产的七年行动计划,国内油气行业上游资本开支总体稳步增长。根据各公司年报计算,2021 年“三桶油”上游资本支出总计约 3,142 亿块钱,2022 年计划支出预计较上年增加约 217 亿元人民币。
注:同行业公司半年报未披露产销量数据,为保证可比方正阀门此处数据也为 2023 年度数据
如上表所示,2023 年除智能自控产销率较低以外,同行业公司产销率均高于 95%,合乎行业中“以销定产”的特征。
根据GIA数据,2021年全球阀门制造业市场规模为760亿美元,同比增长3.8%。根据 Mcilvaine 统计,油气、能源、炼化、化工等是工业阀门的主要下游,在全球工业阀门市场的占比分别为 17%、14%、13%及 11%,以此测算 2021 年全球工业阀门行业油气、能源、炼化、化工四个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约为 129.2 亿美元、106.4 亿美元、98.8 亿美元、83.6 亿美元。
国内市场方面,根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年鉴》,2022 年中国工业阀门产量达到786 万吨,市场规模约 128-135 亿美元,与发达国家阀门需求以更新维保为主不同,我国阀门需求约有 90%仍由新增需求构成,估计 2023 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达 156-177亿美元。中国工业阀门的应用领域中,化工、能源电力和石油天然气行业是阀门销售最主要的市场,其阀门的市场需求分别占国内工业阀门市场总需求的 25.70%、20.10%和 14.70%,以此测算 2022 年国内工业阀门行业化工领域、能源电力领域和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约为 33 亿美元、26 亿美元、19 亿美元。
随着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以及材料技术的逐步的提升,目前国内企业在高端阀门市场领域的竞争力已逐步显现。
得益于国内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阀门行业内企业的不断努力,阀门行业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国阀门企业的技术水平,包括设计技术、铸锻件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已具备生产十几个大类、四万多个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阀门的市场成套率、成套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平台,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但由于国内阀门行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阶段,阀门的设计、制造、生产和检验测试能力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工业阀门属于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工业反应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大量不同的规格型号,工业阀门厂商需要综合下游具体工况、性能需求,经过设计、验证程序并最终制造出符合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工业阀门,具有定制化特征,因此,工业阀门厂商的核心竞争力难以通过单一指标来衡量,核心竞争力大多数表现在能否快速、合理、低成本生产出符合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的产品。
阀门属于通用机械设备,大范围的应用于各行业,随着下游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及输送、LNG、炼油炼化、精细化工、空分、电厂、煤制油、煤化工、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阀门技术主要向大口径、高压力及高苛刻工况、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
作为石化生产装置中应用最多的设备元件,石化生产中各类气体、液体介质均涉及阀门应用,具体包括闸阀、调节阀、安全阀、截止阀、球阀、止回阀、蝶阀、减压阀等。随着装置大型化和工艺管道规格提升,石化领域对阀门的规格要求逐渐提升,存在向大型化、高压化的发展趋势。
此外,发电机组也存在大型化的趋势,这也对阀门大型、高压化具有推动作用。为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耗,实现“双碳”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 2021年发布《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发改运行〔2021〕1519 号),指导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对 60 万千瓦及以下等级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做改造,新建60 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对大口径锻焊结构高温、高压减压阀、安全阀等电站阀门提出需求。
(2)海上采油平台和氢气等新兴市场的发展,要求阀门能适应更极端和严苛工况、具备高可靠性、超低温耐受性的特点
随着全球海洋油气开发步伐持续加快,并加速走向深远海,FPSO 作为综合性的大型海上石油生产基地,大范围的应用于远离海岸的深海、浅海海域及边际油田的开发,其采油、防喷、注水、注气、水下设备等系统均需要一些耐海水、耐盐雾侵蚀的特种阀门,要求具备有较强的抗腐蚀性、抗风暴等异常外力的能力,并且要求密封可靠、操作灵活、维修方便。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慢慢地加强,氢气等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在未来能源市场的比重也将逐渐增加。为便于运输,氢气的日常储运均以液态方式,相对于 LNG,氢气的沸点更低,液化时要达到-253℃,而阀门作为加氢站、车载供氢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具备更低的温度耐受性。
工业阀门属于用于承受压力的管道元件,其性能决定了生产设备的安全性,因此我国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定种类设备安全法》《特种设施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在该领域制定了前置生产许可制度,行业内企业从事相关业务前,必须取得特定种类设备制造许可证。
与国内市场相区别,国际市场上主要是通过国际质量认证来规范阀门产品的质量,参与工业阀门市场的主要国际经济体均有建立完整的质量认证体系,如美国石油学会制定的 API 标准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制定的 ASME 标准、欧盟通用的 CE-PED 认证以及国际标准协会制定的 ISO9001 认证等。
质量认证通常会对申请人的生产和检验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团队、设计和制造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等情况做考核与评价,其考核要求与评价标准的设置较高,形成了对阀门制造企业较高的进入门槛。
行业新进入者,面临着业绩及技术积累的制约,需要经过漫长的积累过程。此外,客户在采购工业阀门或发布采购招标文件时一般只针对合格供应商或仅限合格供应商参与竞标,因此新阀门企业即使自身产品满足要求也需要一定的契机才有机会进入前述客户群体的供应体系。
工业阀门具有定制化特点,下游客户生产线具体工况、性能需求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满足行业与客户的质量体系要求的基础上,工业阀门厂商还应该要依据下游的工况要求如高低温、压力、口径、耐腐蚀、耐磨损等指标要求,快速经过设计、验证程序并最终制造出符合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工业阀门产品,这对阀门企业的技术积累有较高的要求。
只有通过成千上万种各规格阀门设计制造的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并已建立起完善的研发体系和成熟的开发团队的企业,才能经济高效地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持续地提高现有产品的性能参数以保持在同种类型的产品中的竞争力,因此,工业阀门的行业技术壁垒高。
阀门的生产环节也需要适应其定制化的特点,应该要依据不一样的规格的阀门配置相应的生产能力,这就要求工业阀门生产企业具备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及协调能力。
为了实现生产计划、材料采购、备货、组织生产、售后服务等所有的环节协同,达到快速交付,体现公司竞争力的目的,阀门企业要在拥有一支稳定和成熟的生产队伍,并配备覆盖各类阀门特点的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的基础上,再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实现。由于行业新进入者没有长期经验积累,因此,短期内都不具有前述协调组织能力,没办法形成有效竞争。
阀门企业在培养和巩固研发队伍与生产队伍,开展各类研发技术项目,购置现代化的生产线和配套设备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经营过程中,阀门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常常要直接支付货款或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在参与投标或对采购需求来做响应时需要缴纳保证金。同时,还一定要做好应对较长的生产周期、较长的账期以及质保金等情况对公司流动性的压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阀门制造产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中高端阀门的制造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正逐渐增加,国际客户也逐步认可和采购国产工业阀门产品。
通过进一步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中高端阀门产品订单,中国工业阀门行业在逐步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得以更充分地参与到中高端阀门产品的设计开发、基础原理和结构的升级改造和行业标准的修改制定中。同时依托国内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在生产环节和工艺流程上一直在优化提升,总体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并反向促进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和话语权的提升。
在逐步提高出口工业阀门附加价值,扩大中高端阀门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在国家内外双循环的经济方针下,中高端阀门的国产化倾向逐步加强,《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21 年本)》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均提出了鼓励发展重要关键设备、提高国产化率的目标要求,为中国工业阀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鉴于我国广袤的国土面积和庞大的人口规模,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具备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充足的市场机遇。受益于经济持续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开展,2012 年至 2022 年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 28.17 万亿元增长到 57.96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7.48%。国家对下游产业的战略规划中涉及到工业产业投资、升级改造的诸多内容均能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惠及工业阀门行业。
虽然近年来宏观环境导致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出现较动,但石油、天然气、化工等诸多下游应用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仍在稳步推进,工业阀门行业的市场规模亦不断扩大。
目前,高端阀门产品的标准制定权仍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国内企业如要走向国际市场,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以取得准入资格,部分企业在完全具备设计和制造能力的情况下仍一定要通过贴牌等方式进入重点项目的关键环节。这一困境长期制约了国内企业的资本积累和市场扩张,不利于个体企业和国内工业阀门行业整体的发展。
伴随产业转移的深入,我国阀门行业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提升。但从市场层次上看,国内阀门企业低端市场占比较高。低端市场的阀门产品通用性强,技术上的含金量不高,进入门槛较低,行业企业众多,行业整体呈现高度竞争态势,市场集中度很低。随着行业新进入者的持续不断的增加,竞争将更为激烈,低端阀门市场的利润水准也将有所下降。
阀门市场从技术角度可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特点的市场层次,即低端工业阀门和民用阀门市场、中端工业阀门市场、高端工业阀门市场,不同市场层次中的竞争格局存在差异。
低端工业阀门和民用阀门市场的基本的产品为铸铁阀门和青铜阀门,面向这一市场的阀门产品需求量大,技术上的含金量低,进入门槛不高,充斥了大量的家庭式、作坊式的小阀门生产企业,市场之间的竞争程度最高,利润水准较低。目前,国内大量阀门出口企业属于零件生产商或贴牌生产商,其中,相当多的企业处于低端工业阀门和民用阀门领域。
中端工业阀门市场的基本的产品为使用环境较为宽松的工业阀门,一般为碳钢或不锈钢阀门,面向这一市场的阀门商品市场需求量大,要达到工业级的质量发展要求,技术上的含金量较高,且计算机显示终端普遍设定合格供应商资格,因此存在一定的行业进入障碍,竞争非常激烈程度低于低端工业阀门和民用阀门市场,利润水准较高。我国阀门行业的一些大规模的公司,由于进入国际市场较早,在生产技术和生产的基本工艺方面较为成熟,并且与很多国际级的客户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已经在中端阀门市场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高端工业阀门市场的基本的产品为使用环境非常严苛(如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真空、有核等极端环境)的高端工业阀门,多为特别的材料阀门。高端工业阀门市场是由大量的细分市场组成,面向这些市场的阀门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技术上的含金量很高,市场多为垄断竞争的局面,利润水平
很高,市场主要由欧洲、美国、日本的国际有名的公司占据。但是随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以及材料技术的逐步的提升,目前国内企业在高端阀门市场领域的竞争力已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