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简史 Ⅱ
来源:江南app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08-25 19:30:49| 阅读次数:516

  出了洞库,一溜的航空炸弹摆在路边,其中有模型,但是大部分是实弹,只是拆除了引信,火药,只有弹体。但是给人的震撼感觉依然巨大。

  航空炸弹简称为航弹,俗称炸弹,是从航空器上投掷的一种爆炸性武器,是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攻击机携带的主要武器之一。航空炸弹常被戏称为“铁疙瘩”,一方面指航弹外壳通常由铸铁铸钢制成,另一方面是指速度慢。世界各国轰炸机、战斗机等作战飞机都装备了航空炸弹。在结构上,航弹一般来说包括弹体、弹翼、引信、装药等。

  航空炸弹按外形大小和重量分为 小型炸弹(50千克以下)中型炸弹(一般100~500千克 )大型炸弹(1000千克以上)

  从机身编号看,12284和12381 是驻守河北张家口的歼击机航空兵7师的退役战机。

  20255是 驻扎 天津杨村的 24师的退役战机。 30657是驻扎江西樟树的 14师的退役战机。

  歼-7(中国代号:J-7,英文:Chengdu J-7或F-7,北约代号:Fishbed,译文:鱼窝)战斗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后转产至成都飞机制造厂和贵州飞机制造厂)制造的单座单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歼-7是仿制的苏联米格-21Ф-13型。歼-7是中国研发的第一种两倍音速喷气战斗机,大量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大多数都用在国土防空和夺取战场前线制空权,也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属于典型的第二代战斗机。歼-7的技术特点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轻小灵活的特点,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 。歼-7战斗机曾批量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

  而歼-7II是在歼七I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型(曾称歼七I改),1978年12月30日首飞,试飞员余文明。主要改进有:以自行研制的火箭弹射座椅代替了原来苏联设计的带离式弹射救生装置,新型弹射座椅装有一枚大推力弹射火箭,弹射时,它不仅加速平稳,使飞行员脊柱受伤的可能性较小,而且还能使其具有更高的弹射轨迹。飞机在地面零高度,时速超过260公里的条件下,该系统也能进行弹射。在空中弹射时,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到890公里/小时

  天气很热,刚刚从凉爽的洞库走出来,一下子面对巨热的阳光,还适应不了 。而这一排排战机却依然整齐伫立在这里,和当年在祖国的蓝天守护者国家和人民一样,尽忠尽职

  最右侧最近的这两架,是闻名遐迩的强5,俗称五爷。真的是经久耐用,爷爷辈的强击机了。

  强-5,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原南昌飞机制造厂)于20世纪50年代末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种强击机。该机1958年开始研制,1965年6月首飞,同年底通过初步设计定型。该机有多种改型。强-5系列飞机自1968年成批生产,2012年10月25日交付最后一架。

  强-5(英文:Q-5或A-5,北约代号:Fantan,译文:番摊)强击机,是中国参照歼-6(苏联米格-19)战斗机自行研制的一型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强击机

  11267和绿头的10769都是驻扎在山东潍坊的强击航空兵5师的退役战机

  强-5系列各型机大量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成为中国对地攻击的主力作战型号之一。强-5强击机于1985年获得中国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也是中国第一种出口的作战飞机

  初教-6(中国代号:HAIG CJ-6 ,工厂代号:PT6,英文:Nanchang CJ-6),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螺旋桨初级教练机,长期服役于中国空军及地方航校,是中国空军初级教练机主力机型。

  初教-6教练机为双座、下单翼、前三点起落架设计,动力装置是一台285马力的活塞-6甲(HS-6A)星型气冷9缸发动机,配双叶自动变距螺旋桨。初教-6机身、机翼和尾翼安定面采用全金属结构,仅副翼和舵面为金属骨架蒙布结构。该型装有全套飞行仪表,无线电通讯导航设备

  初教-6于1958年7月27日首飞,1962年1月定型并生产5架原型机,后交付部队。初教-6教练机初期使用捷克斯洛伐克的AI-14P“道里斯-B”发动机和配套螺旋桨。初教-6批量生产型号改用中国活塞-6(HS-6)发动机,额定功率198.5千瓦,配“奋发-530”自动变距双叶全金属螺旋桨。初教-6截止1986 年底,共生产各型飞机 1,796 架

  其实该机和初教5比较像,唯一明显的区别,就是螺旋桨发动机头那里,初教5有几个鼓包,初教6没有。

  这一排貌似都是歼6只是有不同的型号 有歼6歼6乙 歼教-6 歼-6Ⅱ歼-6Ⅳ 歼-6新Ⅲ 东风-102等

  看这名字,难道是抗美援朝时期,全国的少先队员捐款支援战场的?百度不到有关信息。还请业内人士指教

  英雄大道的南端,背靠葱绿的大山,有一座英雄纪念墙。后面山顶醒目的雷达天线犹如英雄们的眼睛,警惕的巡视祖国的蓝天,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彻夜不眠。英雄纪念墙由“蓝天魂”纪念碑和英雄纪念墙两部分组成。

  “蓝天魂”纪念碑高15米、宽23.6米,三代飞行员石刻雕像威武庄严,纪念碑体上镌刻的时间,表述了人民空军历史上有代表性战绩和人民空军发展过程中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事件。

  本来有两名威武的空军战士站岗,但是由于是午饭时间,只有一名战士站岗,然后我照完照片后,一名战士也没有了。。

  中间那熊熊燃烧的“胜利之火”告示人们,英烈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我们将踏着他们的足迹,继续前进,发扬他们的奋斗精神,强我军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从建国之初到现在,中国空军三代飞行员的形象跃然屹立。我自己觉得,如果加入抗日战争时期国军飞行员的形象雕塑,会更加完美。那些最帅气的年轻人啊。

  雕塑墙上镌刻着人民空军的一些历史纪念日,有可能具有某些重要意义,也有一定的可能是在那一天,又有一位空军将士牺牲在了祖国的蓝天上。

  在“蓝天魂”纪念碑后方,是两面战机机翼造型的空军英雄纪念墙。纪念碑的西侧是空军英模人物纪念墙,上面镌刻着被授予荣誉称号的259名英模的名字。东面是空军英烈纪念墙。墙体上镌刻着人民空军成立以来1760名烈士的英名。

  站在纪念墙下,抬眼望去,一把利剑,直插蓝天。后面便是我们此行还要去到的展馆展览区

  大道两旁,停放着各式军机。我简单挑选一些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吧主要挑选那些我知道的机型介绍给大家。哈哈

  下面这架蓝色的飞机,是别-6水上飞机,是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苏联进口的水上侦察轰炸机。1970年后作了较大改装,并改称为青-6水上反潜巡逻机。

  该机1949年首次试飞,1950年投产服役,装备两部ASH-72活塞发动机,功率2400马力,最大速度最大时速415公里,最大航程4900公里,最大航时16小时,自卫武器为机鼻上的1门和背部炮塔的2门20毫米机炮,翼下4个挂架也可挂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和航空炸弹。该机的探测设备最简单,主要探测设备是机身下部的一部对海搜索雷达。1955年中国海军向苏联采购6架此型飞机,并在青岛团岛基地组建水上飞机独立第一大队(后扩编为海军航空兵独立第3团),别-6/青-6飞机加入中国海军战斗序列后先后完成了重大演习、海上巡逻等任务,并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海上阅兵式。

  青-6水上反潜轰炸机,是对原有的别-6的国产改进型,1969年由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完成对别-6型飞机的改型设计,主要改进包括;用苏制安-24运输机的AI-24发动机涡桨发动机替代原来的ASH-72活塞发动机,功率约2550马力,(国内仿制AI-24发动机成功以后,又用其国产型号涡桨-5替代了原产的发动机,其功率提高到2800马力),机尾增加磁异探测器,为此拆除了机尾炮塔,另外还增加了60个浮标及投放机构,以及配套的音响处理设备,改进后的别-6被命为青-6型飞机,1970年首次试飞,海航挑状况较好的4架飞机进行了改进,满足部队对于反潜巡逻机的要求,由于水轰-5的研制进度拖延,80年代初,青-6继续服役,根据海军走向近海,作战、训练海域扩展的要求,青-6飞机安装了由201多普勒导航雷达和627导航计算机组成的300半自动导航系统。这样4架青-6飞机一直服役到80年代中期才因为机体寿命老化而退役。

  最早海军送来的别-6是“大卸八块”,经火车汽车运到博物馆后重新组装的,这里有一张最早的照片,看来是它的原始面貌。它运到航空博物馆的时间大致在1994到1998年之间。

  1999年5月2日(五一期间)拍摄的别-6水上飞机,飞机为白色涂装,向水面为浅蓝色,编号为红字“98706”

  涂装颜色清新机身干净,可能与庆祝建国50周年重置一新有关。别-6进场时飞机破败不堪,油漆脱落字迹不清。整旧如新是对文物的保护与尊重,铲掉原漆后涂成什么颜色成了难题。按理应该恢复原状才对,可能考虑到现实的效果,最主要的依据是现役的“水轰-5”飞机涂装是白色(国产水轰-5飞机正式投产后别-6飞机全部退役),决策者就敲定了白色。但其编号可能还是原来的“98706

  2004年1月25日(春节大年初四)拍摄的别-6水上飞机,飞机为深灰色涂装,向水面为浅蓝色,编号为白字“98706”

  从这张2004年拍摄照片看,灰绿色涂装起码也有一年以上了。为什么改成如此摸样?据说有专家曾提出过建议:既然别-6是一架夜间海上巡逻侦察机,其鲜亮的白色肯定不适宜,按当时国际流行的“间谍飞机”流行色,机身主体应该是深灰黑色,飞机底色仍保持浅蓝色(海天一色)。此观点虽然有些主观,但被接受了,于是别-6就留给了我们“间谍黑鸟”的形象,使得它更加难看了(但编号还是98706没变)

  上图为2005年10月2日(国庆节期间)拍摄的别-6水上飞机,飞机为崭新的深蓝色涂装,向水面为海蓝色,编号为白字“9886”,这样一个时间段,涂装已经改回最初的深蓝色涂装。可能“间谍黑鸟”涂装太过难看,引起参观者议论。当然最重要的是,不少海军退役老飞行员提出意见,当年飞机不是这样的,很反感的说“人民海军从来就没使用过黑色,有点像的间谍飞机”。得,哪路专家走了眼,航博即浪费了油漆也丢了面子,幸亏改的还算快。当然最大的变化是编号改成“9886”,这可非同小可。

  为什么突然改成“9886”?有一种说法认为“98706”确实是航博该机的原始编号,但另一架“9886”号飞机更有来头,用老海航人的线才是真正有纪念意义的水上飞机”。

  据说“9886”号别-6曾执行过许多重大任务,像:在我国东海连续跟踪美国攻击潜艇并迫使其上浮海面(认输);在某海域搜巡发现企图武装登陆的美蒋间谍船并被我军全歼;在夜间搜寻救护失事的国际巴拿马籍万吨货轮。但“9886”号最显赫的战功是发现并救护我故障核潜艇在试航中遇险。由于地处远海,当时只有别-6飞得最远并能水上降落,飞机最大限度加载油量,以超出本身航程(不顾能否返航)先于舰船出发,很快寻找到出事潜艇,及时抢救艇上人员,并有效维护潜艇主权防止外国插手,同时抢时间防止泄露机密而夺得先机,机组和飞机被授予荣誉称号。可惜的是“9886”号飞机在一次事故中坠机损毁严重,使得功勋飞机不能全身而退。所以把“98706”改成“9886”是情有可原的。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我军飞机编号曾有几次较大的改变,最突出的是1966-1969年开始的由四位数改为五位数。当时海空军飞行部队扩充,空军航空兵达到50多个师,海军航空兵达到近20个师,飞机编号要与所属部队相适应。原来的四位数远远不足用,就启动了五位数编号。所以飞机重新编号,空军开头数字与海军有区别,有关编号的规律,如果该说法可信,就说明“9886”号还在,只是恢复它建功立业的大名而已。

  上图为2010年7月11日(星期日)拍摄的别-6水上飞机,飞机为较新的深蓝色涂装,向水面为海蓝色为;请注意,编号变成白字“9013”,直到现在(2017年7月中旬)

  航博别-6编号的第二位“0”表该机为不在编的退役飞机,第三位“1”表示飞机的排序为“1”,而“01”是它的顺序号。由于是退役飞机,正常情况下不会再有“02” 出现。现役部队的水上飞机则要从“11”开始。所以“9013”完整的含义:海军航空兵某部的“01”号飞机,由此看出,海军对这架别-6是何等重视,要以最好的礼仪善待其终身。只有功勋卓著的文物才能有这样的待遇,让我想起“雷锋班”每晚点名都要喊“雷锋”一样,人民海军的序列里,永远有这架水上飞机的“位置”。

  如果你有机会去航博,别忘了看看这架难看的水上飞机,就在博物馆广场的北侧小水坑边(戏称“航博湖”)

  注:以上部分关于别6的老照片以及编号的故事,摘选自 铁血网友 kjlzywz 发表于2012年3月的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这是中国空警一号预警机,它是中国空军利用前苏联Tu-4轰炸机改装的预警机。

  “空警一号”是中国研制的第一架预警机。1970年8月开始,中国空警一号预警机分两个阶段进行试飞。由于“843”雷达适用于高空、水面、沙漠上空的目标,但在探测低空目标时,受地面杂波影响,效果很不理想。由于当时国内无机载预警雷达,中国空警一号预警机研制工作于1971年9月终止。

  中国大陆早期的空中预警机设想来源于空军的拦截作战。从1951年3月开始,中国大陆多次遭到美国和台湾军队策划的夜间飞机入侵。在1954年以前的两年中,入侵大陆的活动几乎畅行无阻。当时中国大陆的防空系统处于创建初期,存在很多防空空白地区,没有能力完全阻挡的夜间飞行袭扰。即使是昼间拦截飞机的入侵,对于缺乏装备的大陆空军来说,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1969年9月,紧跟当时世界空军装备建设发展潮流,空军提出研制空中预警机。根据研制工作被批准的时间,研制中的预警机取代号为“926飞机”。环顾当时世界,只有美国、前苏联、英国3个国家拥有空中预警机。美国专门设计的第一种空中预警机E-2“鹰眼”型是涡桨式客机改装而成;前苏联图-126“苔藓”型空中预警机,1969年刚开始装备部队;英国皇家空军同一年接收到由“彗星”4C型喷气式客机改装成的“猎迷”MK1型电子侦察机。为了避开地面的不利影响,提前发现低空突防的飞机,空中预警机必须携载大型雷达,从空中搜索目标,因而它的载机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装载能力强,以便承载大型雷达天线和容纳电子设备及操纵人员;二是续航性能好,以便执行长时间的空中巡逻任务。我国空军在当时的飞机装备中,选择了图-4飞机作载机。

  在载机上加装预警雷达天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对飞机总体做出较大的技术修改。

  由图-4改装的载机,在背部安装庞大的雷达天线罩和支架系统之后,飞机的总阻 力增加了约30%。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飞机飞行性能和安全,他们替换了图-4飞机原装的活塞式发动机,使全机动力装置的功率增大67%。

  介绍一下背部的设备,这是“843”雷达,雷达旋转天线米,探测距离208千米;目标高度500米,控测距离200千米。小型目标高度10,000米,探测距离269千米

  此外,从1969年12月到1970年8月,技术人员对载机的气动外形和结构做了修改,整个研制过程中的吹风试验超过2000次。“926飞机”于1971年6月10日首次试飞成功,并被命名为“空警一号”。

  第一次带天线罩试飞,“空警一号”在空中出现剧烈的震动现象。在驾驶舱里,飞行员的脚蹬板上有间歇性敲打感觉,咯咯直响;在中部机舱,3名射击员都能看到垂直尾翼明显的周期性摆动;在尾舱,人摇晃得无法写字。经过分析,科研人员提出了17种排振方案。2年多的艰苦攻关,由天线罩后部的扰流引起的飞机尾部抖振终于被排除。从1976年下半年开始,空军组织提高雷达抗地物与海浪杂波干扰的研究工作。

  1978年11月20日至1979年1月18日,“空警一号”组织海上试飞,效果并不明显。最终,因预警雷达的性能不能够满足需要,“空警一号”于1979年停止研制。当年“空警一号”下马后,被拆除了预警设备恢复为轰炸机。如今,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空警一号”则是用同型飞机重新组装的。

  1969年9月空军提出研制空中预警机,根据研制工作被批准的时间,研制中的预警机取代号为“926飞机”。“926飞机”于1971年6月10日首次试飞成功,并被命名为“空警一号”。从1976年下半年开始,空军组织提高雷达抗地物与海浪杂波干扰的研究工作。1978年11月20日至1979年1月18日,“空警一号”组织海上试飞,效果并不明显。最终,因预警雷达的性能不能够满足需要,“空警一号”于1979年停止研制。

  上边这一排,依然是歼/强系列,打头的30650依然是驻扎在江西樟树的歼击航空14师的 歼7II

  由于篇幅原因,中国航空简史II 就到这里,过两日,再为大家送上中国航空简史下一集 直升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