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被关注是因为有梦想
来源:江南app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05-18 12:17:07| 阅读次数:516

  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三一的四位创始人,包括后来加入的向文波都不是学机械出身,却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做到了世界第一。

  1994年,梁稳根等人创办的企业产值已经过亿。但因为他们的主业——有色金属材料——市场狭小,经过一番调研,现任三一重工董事长的梁稳根决定带领他的团队进入市场巨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业。

  当时,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上,很难见到属于中国自己品牌的工程机械。在这样的领域,95%以上的产品是“洋货”。十几年后,这样的领域的洋品牌已经不超过5%,其他95%以上的市场由三一重工的中国企业占领,而三一重工占据了接近60%的市场份额。

  刚进入这样的领域时,工程机械的所有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巨头手中。当时,无论买技术还是与外资合作,对于三一而言,都是“此路不通”。因为三一发现,西方的技术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市场,而与外资合作,无论从规模还是名气上,那时的三一都入不了外资巨头的眼。无另外的的路好走,除了自主研发。

  “在过去十几年时间,我们从工程机械的‘门外汉’到开发出38个产品,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开发,是高质量的开发,在很多产品领域我们已做到了中国市场第一,有些也是世界第一。”向文波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公司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5%~7%投入到研发中,而欧美同行通常投入的比例不会超过3%。同时,三一重工有超过5000人的研发队伍。

  “这样庞大的研发队伍在工程机械行业也是少有的,很简单,给5000多名研发人员开工资的压力是很大的,欧美这一些企业就没有办法承担。”向文波说。

  而对待企业的“技术创新”,梁稳根从没有有过半点犹豫。他尽最大可能为研发人员提供的宽松条件不仅仅表现在研发费用上,还体现在环境上。

  在三一进入工程机械领域初期,研发主帅易小刚为混凝土拖泵大胆设计了一个可以旋转90度的高低压切换阀门,不料遭到从工人到车间主任的一致反对。因为当时洋品牌都是用管子,大家想不明白,为何需要换呢?

  而这件事却得到了梁稳根的拍板支持。最终,一个工作原理与原有产品完全不同的液压集流阀组设计出来了。三一集团的第一个专利也从此诞生。

  这次参与日本救灾的泵车的臂架技术,原本也掌握在德国和美国企业手中。经过艰苦的研发和创新,三一终于在1998年掌握了这项技术,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臂架泵车。

  在业内,素有“臂长增1米,难于上青天”之说,而凭借着强大的研发队伍,三一泵车的臂架从37米增加到72米,三一重工的工厂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泵车制造基地。

  很多人都猜测“三一”名字的由来,最离谱的猜测是因为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创办了公司,所以叫“三一”。

  而对于梁稳根的团队而言,“三一”其实是他们理想的体现:“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这是梁稳根在创业之初就写在墙上的理念,“三一”也是由此得名。

  这些年的发展历史,三一经常被媒体关注,屡屡成为舆论焦点。无论是2005年的股改,还是2006年质疑凯雷收购徐工,乃至此后的高管零年薪,三一都会被质疑过于“锋芒毕露”。就算是最近两次的参与智利和日本救灾,都有人质疑,三一有“打广告”之嫌。

  而梁稳根认为,一切都是外界的误会,三一之所以屡屡站上潮头,因为它是一家有产业梦想的公司。三一的产业梦想,就是当年的滴血盟誓:振兴民族工业。

  2006年,凯雷要收购徐工,时任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上连续撰文,文风犀利,直指凯雷收购徐工机械是一场“美丽的谎言”,核心观点是徐工贱卖国有资产;凯雷带给徐工的价值除了钱无它;徐工作为战略产业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不能由外资控股……

  两年后,梁稳根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曾批露:“徐工这件事,即使给三一带来任何损失,我们也不后悔,这是民族利益。当时我和向总一起散步聊天,私下里说的就是这个话。”

  “大约一年前,当我第一次参观位于中国长沙的三一重工混凝土泵工厂时,我被惊呆了。”今年1月28日,欧洲最负盛名的管理大师之一、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与绝大多数靠低成本取胜的中国制造企业截然不同,他在三一身上发现了一种“相反方向的变化”:凭着一流的抱负、一流的设备与技术,成为全世界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在参观完三一的工厂后,也有类似的感受:“位于长沙机场附近的三一厂房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任何来三一参观的人,都可以感受到该企业强烈的自豪感。因为三一就是用类似其送往日本的泵车这样的设备带动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西蒙甚至将三一重工看作是一家“隐形冠军”企业,这种企业尽管为数不多,却将使中国真正成为“德国未来的竞争对手”。

  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京东工业与杭叉达成战略合作 以更低价格、更优体验助力物流行业备战618

  更多

  Chinese machinery firm to build Thai si..